找到相关内容346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(5)

    曰:‘庭前柏树子。’”[11]“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曰:‘填沟塞壑。’”[12]让人明白语言概念是无意义的,从而破除迷执。初学者的提问是严肃的,而禅师的回答是戏谑的,这种戏谑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游戏性质,暗示“佛法大意”非语言所可及。就禅师而言,“真实相”并不能通过真实(认真)的态度而只能通过游戏(不拘著)的态度才能领悟。而黄庭坚无疑从禅宗的“游戏法”中获得启示,并将其移植到艺术创作中,其目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5756022.html
  • 禅房清音

    危险尤甚!”白曰:“弟子位镇江山,何险之有?”师曰:“薪火相交,识性不停,得非险乎?”又问: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师曰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白曰:“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。”师曰:“三岁孩儿虽道得,八十...姓李,凤翔嵋县(今陕西眉县)人,属五祖弘忍下三世。文中的金和尚,是无住禅师的老师元相禅师之号。佛法大意 《景德传灯录》第七卷。 原文如下: 僧问: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师云:“蒲华柳絮,竹针麻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2948827.html
  • 佛教从寺院走向世间

    并没有真正认识佛教,把佛教简单地理解为寺庙宗教,一句话,即是佛教还没有从寺庙中解放出来,因此,佛教的伟大形象很多人(包括佛教徒和上层知识分子)还没有真正认识。当初,唐朝白居易居士问鸟巢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,禅师回答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这16个字概括了佛教的宗旨,也概括了禅宗的宗旨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对佛教的真谛作出了透彻的阐释,他说:“善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3739622.html
  • 赵州普茶记

    有名的佛教禅宗典故。当年,一些僧人,为了真理的求知,不远万里来到赵州,参访赵州和尚,请教佛法大意,禅宗嫡旨。赵州问:“你来过吗?”一人答道“来过”。赵州说他:“吃茶去。”有人答道“没来过”。赵州说他:“...到了头顶上。面前的小茶盏里,多出来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月亮。  赵州和尚法筵未散,灵鹫峰下佛法传闻。松风,朗月,良辰,胜会。一时,众多景象,会聚于正在普茶的赵州柏林禅寺。  真正的饮茶,就在人与茶相触的一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041899.html
  • 白居易暮年潜修净业

    “什么是佛法大意?”禅师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白居易说:“如此简单的道理,三岁小孩也知道。”禅师说:“三岁孩童虽会说,但是八十岁老翁却未必了解其意。” 白居易除了自己皈依佛门,持斋守戒外,...

    隆盎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0545158.html
  • 雪岩道钦禅师开悟记(一)

    从头将经过直说一遍,他道:“你岂不见临济三度问黄檗佛法大意,三遭痛棒,末后向大愚肋下击三拳。道: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(意即黄檗佛法也没什么了不起)。你应当向此处参看。”他又道:“混源禅师于此任方丈时,我初到,有人入室问佛法时,混源禅师说:现成公案,你来问什么?该打,还未进门,就应给你三十棒。你应该在这些地方究看。”   天目禅师的话自然是第一等的方法,但是我的病痛,是在昏沉散乱之中,他药不对症,所以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2247317.html
  • 布袋传记

    师负之而去。先保福和尚问: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师放下布袋,叉手。保福曰:“为只如此,为更有问上事?”师负之而去。师在街衢立,有僧问:“和尚在这里作什么?”师曰:“等个人。”曰:“来也,来也!”师曰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1352498.html
  • 身与言之辨——从禅宗说起

    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鸟巢禅师答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白居易说:“这个道理太简单了,三岁小儿都懂。”鸟巢禅师轻描淡写地说:“三岁小孩皆知,八十老翁行不来。”可见,“知道”容易,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2053650.html
  • 禅机、禅诗与境界

    ,不过意思不在所说的话语之中,而在话语之外、之后,要真正理解其言外之意,不能执著他说的话本身,而要借此去参、去悟。例如禅师用“庭前柏树子”或“干屎橛”去回答“如何是佛法大意”时,参禅的人应通过禅师的各种回答,去领悟到这样一个思想,即这是佛,那是佛,到处是佛,个个是佛,亦即佛法无处不在,“万类之中,个个是佛”,“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;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”。后来的“棒喝”也与此相类似。当有人向禅师求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4356680.html
  • 十九种禅

    》所说之如来禅而立此称,即以如来禅为教内禅,以祖师禅为教外别传了义至极之禅也。   十四、【棒喝禅】宗匠接人之作风,或用圆棒,或以大喝。临济问黄檗:"如何是佛法大意?"檗便棒打。如是三问,三度被打。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058723.html